卧虎 发表于 2017-11-6 19:27:18

(小说卷)《卧虎序跋》选:砌步者《自由行走》序

本帖最后由 卧虎 于 2017-11-10 10:01 编辑



      作品是生活的翅膀
       砌步者的打工系列《自由行走》大多数已发表,反响很好,不乏佳作。尤其《风中的小丫》令人震撼,《红月亮》《父亲》《关神》《在开向故乡的火车上》《下棋》《自由行走》《金鸡独立》《一副从城市来到乡下的麻将》等也都是很不错的、振聋发聩的作品,现结集出书,真的为他高兴。       托尔斯泰说:写好你的村庄,你就写了全世界。是说通过村庄里的线索照样能写好外部世界。同样,写好打工系列,写好怀惴梦想在城里打工的数亿中国农民及游走于他乡的务工者,不但可以客观地记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同时也可以说是记录社会转型期中国人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因为在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打工潮中,中国的一切都可以说立体地镶嵌其中、浑圆其中了。也就是说,通过打工这个巨大的线索,从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即1978年开始算起,至今的近四十年,以后十年以上的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也都可以用打工的这个视角来记录书写了。       再放大了说,人类自有城市以来,自有城乡差别以来,古今中外,亦无不是乡下人向城里人的奋斗史,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进化史。所以说,小的打工题材的写作是小打小闹、应时应景,大的打工题材的写作是可以吞吐八荒,雄视千古的。因为这其中自有深刻永恒的人性与思想在。再具体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们客观记录的不仅是金钱社会、理想年代人类社会的异化史奋进史,更是以文学的形式记录的人类的精神史心灵史。或者如巴尔扎克所言: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而再细化了说,砌步者的打工系列也是可以当作我们民族的秘史来写的。作家要有这种担当,要有这种雄心壮志。       再从打工系列的结构上说,仅写农民打工的艰辛是初级阶段,写宋祖英那英这样的北漂一族成为中产阶级是中级阶段,写马云这样的打工者奋斗成中国首富亚洲首富等是这群人进入了上层建筑,也是说,有上层中层下层的立体浑圆,也才有中国社会的立体浑圆、人物心灵的立体浑圆、打工系列的立体浑圆。现在,具体说说砌步者几篇代表作。      《风中的小丫》,这是一篇让人心头悲泣的小说。这种力量来自作家对生活现实客观的零度描述,没有大呼小叫,却是无言的控诉,没有声嘶力竭,却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灵魂的情感力量。沉重的话题平淡着说,让人愈发悲愤。作家愈沉得住气,读者愈沉不住气。反之,把小说当杂文写,是永远不得小说是感悟的艺术之道的。作品虽短,却是有四只眼的“翻三番”:第一只眼是小丫走失了;第二只眼是小丫的爸爸在打工回家途中死于车祸;第三只眼是小丫二姨作为唯一的亲人意外地得到了一笔丧葬费;第四只眼尾句“又一个春天到了,麦地依旧酥酥的,风一阵阵吹,麦浪起伏着”,看似闲笔,实则摹写现实如同草木无情的点睛之笔。四只眼,即四种结尾。四种结尾,即四种层次、四种境界。      《父亲》,概括地说,父爱如山亦如水。       从人性本质上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但深究了,父爱如山中也有水(当他孤独思念儿女时),母爱如水中也有山(当她怀抱孩子面对豺狼时)。如此,才更立体了,浑圆了,人性了,多义了。细想,《父亲》感人撼人之处,正是因为它放大了父亲与深邃的人性中最柔软、最单纯、最朴素、最温暖,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最真实、最深切、最深情、最永恒的一种感情:父爱如天,母爱无边。小爱喧哗,大爱无言。       从社会意义上说,固守乡土的父亲与在外奋斗的儿子难得相见,父亲无奈的谎言中也透露了时代的令人疲惫的快节奏,竞争的惨烈中无暇亲情而带来的亲情的人情的冷漠与荒漠。古代重农抑商的社会有“商人重利轻别离”的哀怨,今日重商轻农的商品时代自然更有“人间最贵是真情”的呼唤。      《红月亮》,这是一篇母爱与人性的颂歌。它超越了战争与国家的局限,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光辉。这光辉,融化了仇恨,消解了隔膜,于是也就有了太阳般温暖灵魂的思想,月亮般滋心润肺的情感。       母爱是人性中最人性的,战争是政治中最残酷的,把一种极致与一种极端结合起来写,自然是浑圆立体的,多彩多义的。这表面上是立意上的智慧,其实更是一种超越阶级利益、国家利益的更博大精深的人类襟怀。它同时也昭示一个真理: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利益与征服常常是一时的,人性的、文化的、文明的美育与滋润往往是永恒的。这是一个生活法则,也是一个创作法则。      《关神》是写了自己的菩萨。这是篇散文化的小说,寓意也是发散性的、多义性的。语言、意味和手法都有些受贾平凹《太白山记》的影响:即以轻松的散文笔法写一些神秘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而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说不清的,就像人和生活是常常说不清的一样。      《关神》的主角是四太爷。作家以儿童的视角切入,使四太爷的行为更具神秘感。小小的“我”愿为齐坤的病被“关神”(灵魂被关住,做菩萨的灵魂),而“我”和齐坤眼中奇怪的四太爷则似乎是悄然无声地做了。因此,四太爷是个立体浑圆、真实可信、有长有短,血肉丰满、可爱可恨可敬可怜,让人爱恨交加、难以释怀的人物。四太爷说“看嘛看,自己的菩萨快有了,够你日后烧香磕头的,别人的菩萨又不保佑你”时,是现实主义者,四太爷悄无声息地死时,是理想主义者。       小说说穿了,是现实的镜子,理想的倒影。正如虚实相济才有刚柔相济的文章,立体浑圆才有鲜活丰厚的人物。因为人在两种互补的世界里生活:一种是现实的世界,一种是梦幻的世界。这是生活的一种本质,也是小说的一种本质。       砌步者的小小说来于现实,巧于现实中提取素材,将人间大爱糅合到作品中,这种思考路子走对了,使作品更有生命力。
-------------------------------------------------
附录目录
附1:主编雪弟点评附2:砌步者代表作二题附3:卧虎:砌步者十题附4:砌步者的博客附5:砌步者图片两张
-------------------------------------------------   
      附1:主编雪弟点评

    《自由行走》是作者砌步者小说的第一次结集,分为“自由行走”“风中的小丫”“如果不是与你相遇”“遥远的乡村”“红月亮”五部分。书中多以底层人民的生活为背景,反映了打工者背井离乡的无奈以及思想妻儿又难以排解的忧愁。作者用轻松的笔调剖出淳朴善良的人情、感人至深的亲情、难以慰藉的乡情以及人性中其他复杂的情感。细细品读,给心灵一个自由行走的机会。

    附2:砌步者代表作二题



    砌步者:风中的小丫

       二姨家的麦地在村东头,小丫喜欢去玩耍。这一天,小丫追逐着鸟儿,来到麦地。看到麦子,小丫就想起麦子做的棉花糖。妈妈也是棉花糖,舔舔就没了。小丫心说。       春天的时候,经过霜冻的麦地,软软的,像母亲的胸脯,踩在上面,有一股柔软的温暖从脚底直涌到心底。小丫就这样一个人在麦田里来来回回地踩着,一串串小小的脚印就像她的一串串心事。小丫望着这些无忧无虑的小麦,羡慕着。小丫想,这一丛丛小麦有妈妈,小丫的妈妈呢?
  小丫想到妈妈,就笑了,像歇在树枝上的“吱吱”欢叫的鸟儿。
  小丫记得她也是有妈妈的,以前在自家的时候,听邻家的婶们说过,妈妈很疼爱她,在她二、三岁的时候。至于后来怎么没有妈妈了,小丫不清楚。后来小丫也听到了更多关于妈妈的事,她们说起妈妈的时候,有的人恨,有的人厌,有的人笑,有的人忽然不语,但有一种动作是相同的,就是看到小丫走来的时候,都是用眼光“瞥”她几眼。小丫很懂事,知道她们是在说妈妈的坏话,于是,小丫恨道:这些狼外婆。
  狼外婆是奶奶告诉小丫的。凡是说别人坏话的女人都是狼外婆。奶奶对小丫说。
  我妈妈去哪了,奶奶?我要妈妈。许多时候,小丫拉着奶奶的衣襟撒娇。
  小丫乖,你有奶奶疼呢。奶奶抱着小丫,用手在她小脸蛋上来回地轻轻地搓。
  前年,不幸的小丫不仅听不到妈妈的声音,而且连奶奶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奶奶去世了。小丫哭得很大声。奶奶故去之前,来不及告诉小丫她的妈妈去了哪里。哭得很大声的小丫也忘记了问,等到想问的时候,奶奶已经耷拉了那双秋蝉壳一样的眼皮。好在奶奶的去世也给小丫带来了一点好处,她的爸爸回来了,但是,办好奶奶的后事,他就走了。仿佛他是硬生生挤进这时空里来的,又被这时空给挤了出去。
  临走前,爸爸将小丫带离这住了五年的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子,安排到三十几里远的二姨家里。爸爸说,小丫乖,等爸爸打工赚很多钱回来,像别家一样起新屋,小丫住在敞亮的新屋里读书,好不好?小丫摇摇头,看着爸爸,又使劲点了点头。小丫问,爸爸,那时候,妈妈会回来吗?爸爸说,会有妈妈的。小丫笑了,放心地让爸爸走了。
  就这样,两年里,小丫再也没有回到那土坯房子里。小丫想奶奶,想爸爸,想那里的小蜻蜓小蜘蛛小青蛙小鸟儿,但想得更多的是妈妈。在小丫的心里有一幅画,画的是妈妈,画中的妈妈是最漂亮的,最慈善的。小丫又想到棉花糖,妈妈的声音像棉花糖一样甜。小丫吃过棉花糖,那还是奶奶在世时给买的。小丫想着想着,就笑了,心也“咚咚咚”地跳。
  一天,村里来了个卖棉花糖的。“叮叮叮”的声音很好听,也很诱人,很多妈妈都去买了棉花糖,给她们的孩子吃。二姨也买了,但是只买了一串,给了小表哥。小丫也想买,但摸摸口袋,没有一分钱;小丫也想吃,但没人买给她吃。二姨不是妈妈。小丫晓得。小丫就冲卖棉花糖的喊一声:妈妈。卖棉花糖的是个女人,她听到有人喊妈妈,便停下忙碌的手,看看小丫,递过一串棉花糖。小丫摇摇头,没有伸手去接。小丫记得奶奶的话,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
  这以后,小丫就天天跑到麦地边,一次次地对着远方喊妈妈。小丫想,自己一定要记得喊妈妈,等妈妈回来了,自己就会知道怎么喊。一天,小丫照例来到麦地边喊妈妈。喊着喊着,小丫就看到挑着棉花糖的妈妈从麦地那边来了。挑着棉花糖的妈妈说,我的乖小丫,妈妈想得你好苦,跟妈妈走吧。小丫就跟着卖棉花糖的妈妈走了。
  小丫走了,二姨似乎忘记了有小丫这个人。二姨心慌慌的时候,是快年关时收到小丫爸爸寄来的一大笔生活费。二姨拿着钱的时候,心里很难受。她才真正地想,小丫去哪儿了?怎么向他交代?可是,二姨想破脑壳也想不起小丫是几时离开的。
  不过,二姨的心慌慌也没持续多久,因为,小丫爸爸在回家过年的路上出了车祸,他再也不能回来,更不可能给小丫找回妈妈。二姨还意外地发了笔财,是公汽公司赔偿给小丫爸爸的丧葬费,他只有二姨这么个亲人。
  又一个春天到了,麦地依旧酥酥的,风一阵阵吹,麦浪起伏着。

      【卧虎点评】现实主义的力量

       这是一篇让人心头悲泣的小说。这种力量来自作家对生活现实客观的零度描述,没有大呼小叫,却是无言的控诉,没有声嘶力竭,却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灵魂的情感力量。沉重的话题平淡着说,让人愈发悲愤。作家愈沉得住气,读者愈沉不住气。反之,把小说当杂文写,是永远不得小说是感悟的艺术之道的。
      《风中的小丫》虽短,却是有四只眼的“翻三番”:第一只眼是小丫走失了;第二只眼是小丫的爸爸在打工回家途中死于车祸;第三只眼是小丫二姨做为唯一的亲人意外地得到了一笔丧葬费;第四只眼尾句“又一个春天到了,麦地依旧酥酥的,风一阵阵吹,麦浪起伏着”看似闲笔,实则摹写现实如同草木无情的点睛之笔。四只眼,即只种结尾。四种结尾,即四种层次,四种境界。
       砌步者:红月亮

       那一年,我发现月亮是红色的,像一团冒烟的火球。奶奶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说,生儿,鬼子打来了,我们快点跟着村长去山洞里吧。我问,奶奶,啥是鬼子?是与鬼一样的红眉毛绿眼睛吗?奶奶催促道,别问了,奶奶也没见过鬼子,可能比鬼还凶还恶吧。       说完话,我和奶奶不得不跟着村长藏到山洞里。白天不敢煮饭,夜晚才煮。山洞不小,可以住下几十人,有些潮湿,但潮湿又有什么办法呢?       几天后,大人们议论纷纷,愤懑里有着担忧。他们说县城沦陷了,这鬼子太可恨了,咋不在家好好过日子却跑来中国杀人放火?又说武汉这一仗打得很厉害,国军死了不少人,连月亮也被染红了。       就在大家躲藏了好些天的一个夜晚,鸡冠亭响起了爆豆一般的枪声。鸡冠亭是横贯鄂东南的一条古驿道之间的一个茶亭,青石板铺就的路两旁山坡陡斜,茶亭是过往商客休憩的地方。
   村长来找奶奶,密语一会后,奶奶便嘱咐我藏好别出洞,就和村长一起走了。当我听说奶奶他们是给新四军做饭,很高兴,想跟着去,但奶奶的嘱咐拉住了我移动的脚。那时,我已经八岁,懂许多事。快凌晨的时候,我见奶奶没回来,很害怕很担心,见枪声也稀稀落落着,便握了把砍柴刀偷偷溜出山洞。
   在离鸡冠亭不远的一个田埂上,我依稀看见三个影子,最后面的那个是奶奶。奶奶是个小脚女人,平时走路歪歪扭扭的,这时却快得像只羊。我听到跑在中间的人一直在喊,放下武器,缴枪不杀,新四军优待俘虏!       这时,奶奶的声音响起,与他的声音撞在一起,山娃,山娃,是你回来了吗?我是你娘。我看到中间那个人循声扭头去看。这时前面那个人一下子停住,哇哩哇啦地嚷,回头就是一枪,我看到中间那个人晃了晃,也向前面那人开了一枪,然后,两个人都倒下。我立刻听到了奶奶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喊着山娃、山娃。       等我跑过去,奶奶的饭篮子扔在一旁,饭团散在地上,像无家可归的孩子。奶奶抱着一个灰色的衣衫褛褴的男子,他衣领上绣着新四军,胸口被鲜血染得通红,像无数的红月亮。我从没有听到奶奶这么哭天动地,就是受了地主的欺凌受了保安团的毒打也没有这么哭过。奶奶的手紧紧地按住他的胸口,山娃,山娃,你让娘咋活!你让娘咋活啊!
  我这才知道,那个倒下的新四军是我爸,奶奶一直瞒着我,说我爸在我娘饿死的那年去了南方。我发现有泪水落到我脸上,不知道是奶奶的是我自己的还是红月亮的。       后面赶来了一群人,全与我爸一样的装束。我听到有人说那个狗日的鬼子还没死,去给他几刀替连长报仇!这时候,我忽然听到哀号痛哭的奶奶似乎阻止说,别杀他,他也是一个娘的孩子。
  我这才大哭起来,爸爸,我要爸爸。我哭晕过去。       后来,那个鬼子就留在我家养伤,为了安全起见,新四军也留下了两个叔叔相陪。我很恨这个鬼子,他没有红眉毛绿眼睛咋还这么凶恶?我很想去扯他头发但奶奶不允许。我发现奶奶也常常偷偷地掩着嘴“呜呜”地哀泣。
  起初,这个鬼子紧闭嘴巴,不吃奶奶煲的红苕粥,不喝奶奶煎的药。后来奶奶用手势告诉他牺牲在他枪口下的是她的孩子,帮他疗伤是为了他那远在日本的娘,他的娘肯定希望他平安归去。这个鬼子才终于低下头“呜呜”地哀嚎,喊着欧卡桑,欧卡桑……
  尽管奶奶用尽了办法,采摘草药帮他医治,但他终究因伤重死了,子弹打穿了他的肺,乡村的草药起不了作用。临死之前,他喊我奶奶欧卡桑。奶奶将他葬在**的地方。以后的每个清明节,奶奶给我爸烧香烧纸的时候也给他烧了一串。奶奶一边烧一边叨叨,你也是一个娘的崽,咋不好好在日本待着?咋跑到中国来杀人呢?你娘也揪心啊!希望有一天,你娘来领你回去……       就在奶奶失去儿子的第五年,将我送到李先念的部队。       这是父亲对我讲的故事。2011年,红月亮再现。这是和平的红月亮,远离战争烟火。我与父亲望着这美丽的红月亮,想着我的太祖母和爷爷,还有那些远在东瀛的日本人,他们不知作何感想?他们是否思念因入侵而埋骨在异国他乡的亲人?
      【卧虎点评】母爱与人性的颂歌
       这是一篇母爱与人性的颂歌。它超越了战争与国家的局限,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光辉。这光辉,融化了仇恨,消解了隔膜,于是也就有了太阳般温暖灵魂的思想,月亮般滋心润肺的情感。       母爱是人性中最人性的,战争是政治中最残酷的,把一种极致与一种极端结合起来写,自然是浑圆立体的,多彩多义的。这表面上是立意上的智慧,其实更是一种超越阶级利益、国家利益的更博大精深的人类襟怀。它同时也昭示一个真理: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利益与征服常常是一时的,人性的、文化的、文明的美育与滋润往往是永恒的。这是一个生活法则,也是一个创作法则。

附3:卧虎:砌步者十题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3f2f80102vljh.html



附4:砌步者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5602115743


附5:砌步者图片两张

http://www.xxsmedia.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5/15/160049y79b939sg3yg9ml4.jpg
后排左4为砌步者



砌步者在武汉黄鹤楼

砌步者 发表于 2017-11-13 23:09:43

本帖最后由 砌步者 于 2017-11-13 23:25 编辑

感谢卧校多年的教诲,不敢相忘。: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说卷)《卧虎序跋》选:砌步者《自由行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