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华 发表于 2018-12-26 20:32:24

可当“阅读理解”来读的小小说——王苏辛《猴》

本帖最后由 洛华 于 2018-12-26 23:03 编辑

      承蒙高研班任晓燕校长、徐小红校长信赖,洛华来分享下自己的小小说学习心得,与各位师友作一次粗浅的交流,请各位师友拍砖。

         洛华因为还不擅写,只能先潜心读,从读好理解好每一篇经典小小说开始,给自己积累一点一滴的长进。来,请先看一下标题中提到的那篇让洛华当“阅读理解”来读的小小说,王苏辛《猴》(详见:https://mp.weixin.qq.com/s/r2-qG4zO2txYoCfxlYQWjA),然后听洛华谈谈读的感受。

      初读此文,洛华读到结尾就愣了。
      首先是从文末读到了作者一丝金蝉脱壳的得意,好像读者才举起双手不晓得鼓掌好,还是喝彩好,作者已经闪到一边儿,把结尾丢给一帮因为措手不及而木着的读者们,几乎听得到作者咧着嘴露出四颗门牙在那儿得意地笑了。可是,当时洛华只知其好,却不知其究竟哪里好。于是,洛华决定再把全文从头到尾反复读来。

      然后,洛华读了恩遍,自己也记不清恩遍是几遍,终于死劲儿抽丝剥茧搜肠刮肚,硬瞎掰出几点。以下就是按文序读到的几点,与大家一起分享获得的喜悦:
       1、景区风景好吧,那么好的风景,景区里有佛龛的酒店,竟然也宰客或者说扰客甚至是威胁到旅客人生安全,说明什么呢?说明表象和现实有时候它是表里不一的。
      2、可L同学即便发现了它浑身上下充满着圈钱嫌疑,还是会被散着香气的佛龛迷惑,而走进那个明知道是圈套的圈套,为什么呢?因为“信佛”,因为肚子饿,因为心中的某些信仰、期望或者欲望,还有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没那么背吧,小背一下子也就算了啦,大背总是轮不到自己,可事实上,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
      3、包厢里非常热闹,每个人都很焦虑。L同学好安慰啊,不再慌兮兮,众焦虑之下,个体的焦虑就不算是焦虑了,大家都一样状态,也都被引入了圈套。也就是说,2中提到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旦遍及,见怪不怪了,人心至此麻木。
      4、当然也有人反抗,敲打窗户,搬弄铁索,甚至言语威胁,保卫自己正当权益,争取自己利益,那可是有用吗?在人家的地界嘛,如瓮中之鳖,人家根本不理会你的反抗你的据理力争,人家就是连开门的意思也没有。
      5、猴被提进来了。一旦比自己弱小的事物出现,人就忘了自己所处的低位弱位,这个时候,其实人性的弱点和优点都出来了,有的人忘乎所以想着别人会怎么惨,比如吃货L同学就想着怎么吃来着,有的人(众人)忘乎所以为弱者求情,大多数的人还是本善的。
      6、一开始求情,后来没有人求情,都想着什么时候杀了。人的同情心是有限的,人的同情只能限于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好奇心呢,却是无穷的,但即便是看起来无穷尽的好奇心,也会穷尽。
      7、那个胖圆男人,他决定着猴能活多久,尽管他一开始不动不杀,尽管他一直微笑着,可他最终都是杀了猴的那个人。过程很复杂,好像充满希望和变数,但是,结果是注定的,或者说,最后,结果只有一个。
       8、再看那只猴吧。弱小的猴,它需要寻求依赖,当所有的依赖都撤离的时候,它也只能靠自己,当它自己也放弃的时候,它就死了。其实自己永远是自己最后的那个救星,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来救你。
      9、人在饿了太久之后就开始期待猴死,这和养大的兽在太饿的时候就不惜吃掉主人,大抵是差不多意思,后者是兽性的回归,前者是人性的泯灭,人性的泯灭是什么呢?
       10、汗毛变长了?不,真正的毛,猴的毛。返祖。返祖,可不就是人性的泯灭。
      11、胖圆男人每次只分五盘,于是哄抢,其实要不是因为饿,对那份食物多数人还是有几分忌讳的,是不是?可是为什么哄抢嘛?物以稀为贵嘛,市场效应。
       12、可是太多人抢,不守秩序,导致洒落只剩下汤汁,这个和玻璃瓶里取若干条绳系的小物件实验是一个道理,损人不一定利己,害己害人呐。
       13、人肉猴肉不分,讽刺的还是人性的泯灭吧,是对人性本善本恶的一种怀疑和质问。
       14、胖圆男人走了,大家要找出路,可是已经变成了猴,回不去了,即便原先操控一切的那个胖圆男人从整个事件中撤离了,大家也回不到原来了,惯性和习以为常是那么可怕,让一切不正常的怪象成了合理的常态。
       15、那最后一句,“朋友含着笑,提着刀向我走来。”作者金蝉脱壳了,读者我呢,不禁打了个冷颤,敌友不分也太恐怖了,最信任的人成了最不信任的人,黑白混淆日夜颠倒的感受,忍不住想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可以相信的,只有自己?别以为作者是在结尾搞特、怪、奇,洛华认为,作者是为了把全文散落的各种观点捏作一团,所以,初读看了结构,细读看过通篇之后,再回到结构去看。
      最后,作为读者的我愣了,文中的“我”也愣了吧?始于“提刀的朋友”,回溯文首,美丽的风景,散发着香气的佛龛,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包厢。我该惧怕了吧?可是,我还是和L同学那样,总觉得自己就是背,也不会那么背,那尊“佛”还是在那儿散发着香气。那么,一半清醒一半糊涂地活着吧。
       胡乱地总结下我的学习心得,不是不细致的胡乱,是洛华因浅胡乱。
       第一,洛华以为一篇好的小小说应该通篇都有意义,都有学习的价值,而不是前面编故事堆砌,只为了结尾一扭,闪一下所谓的寓意。当然,这并不是否定结尾的重要性。
       第二,我们读文时,以结构(偏重框架)~通篇(偏重细节)~结构(偏重立意)的顺序反复来读,自己写文的时候也是要以这个顺序来反复构思,当然是洛华自己的个人理解和习惯。
       第三,洛华肚子里东西不多,只能说这么多了,我读到的也未必是作者的本意,只能抛砖引玉,师友们读王苏辛《猴》后,一定会有自己更独特的理解。请大家相信,读者永远是小说作品的再创作者,因此,我们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也不需要写得太满太透,留一点想象的空间给读者,说不定读者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再多言,请师友们多多参与留言,让“小小说杂谈”版块热闹起来。

小小说出版 发表于 2018-12-27 10:32:39

魔幻或荒诞小小说,“最”现实主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出作品深层的寓意。
精读经典性作品是发现创作秘密的捷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可当“阅读理解”来读的小小说——王苏辛《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