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3813|回复: 0

[理论] (小说卷)深刻来自熟悉(3题附4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49

主题

3322

帖子

6万

积分

小小说作家

发表于 2016-11-7 14: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虎 于 2016-11-23 17:53 编辑

      
      
       ---------------------------------------------

       目录

       深刻来自熟悉
       深刻与深邃
       梅西展现精湛脚法

       ---------------------------------------------

       深刻来自熟悉

       深刻的,必是熟悉的。
       摸底的,才是深刻的。

       深刻与深邃

深刻与深邃,一字之差,两种境界。

小说家的分类,我大致分为思想型,故事型,情感型。

当代小小说作家中,我以为许行,司玉笙是思想型的代表,孙方友,陈永林是故事型的代表,王奎山,邵宝健是情感型的代表。以此分类,是指他们在思想,内容,情感上所分别达到的高度厚度与深度。也就是说,他们是小小说作家中的超一流:一流深刻,超一流深邃。如同于我的眼中老舍,巴金深刻,鲁迅,茅盾深邃。

小小说作家中,我喜欢安石榴的大气,秦德龙的从容,但把他们和许行,司玉笙比,总还觉得缺少点盐,前者深刻,后者深邃。也就是就思想而言,前者比后者在思想的开拓上缺了点深度厚度和高度。如同在技巧上契诃夫是大家,而托尔斯泰在思想上是大师。我如此比较,是想说与石榴与德龙,他们再往前跨一步,就是深邃之境。虽然这一步较难,但看清了着力点,持之以恒,奋力一击,其实是层近在咫尺的窗户纸,也是亚军和冠军的距离。

一次和小小说作家中村席间闲聊。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同席的还有秦俑先生和静帝先生。他拿出新发在《百花园》的小小说三题请我们提意见,轮到我,我看了一页后问:老兄是不是写过长篇小说?他说是,并问我何以见得。

我说:你的叙述语言放松自然,游刃有余,而没有长篇小说功力的小小说作家常常是紧张拘束,难以举重若轻。一句话,深邃深刻与平凡平庸有所不同,也是思想,内容,情感于高度,厚度,深度上的拓展不同而于语言上的一种自然反映。就像什么样的地有什么样的庄稼,什么样的阶段有什么样的文字。也是看透的说起来轻松,看不太透,看不透的说起来不太轻松和模棱两可,是观察力,洞察力,穿透力有所不同。

由于这个问题有代表性,子夜里醒来记下以上文字,期望与石榴,德龙及小小说的朋友们是一个有益的互动。


---------------------------------------------------------


附录目录


       司玉笙:书法家
       卧虎点评:《书法家》的独特价值(六题)
       司玉笙:高等教育
       卧虎点评:商道即人道

      秦德龙:水中望月
      卧虎点评:更深地挖掘人性

       安石榴:大鱼
       卧虎点评:万物并行而不相害

---------------------------------------------------------


      

       司玉笙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就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半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就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

      【卧虎点评】六题

      《书法家》的独特价值

       这是一篇建立在对中国社会深刻洞察基础之上的扛鼎之作,作品在诙谐超然的笔调下,蕴藏了作家如黄河般汹涌澎湃的思想与思考。
       这篇作品只有149字,但他通过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疑问,用“同意”这两个字完成了一个巨大的发现。而这种发现比我们用肉眼看到的现实更真实、也更震撼!它让读者有一种“醍醐灌顶”式的猛醒。而在此之上,作家又贯穿了一种超越悲愤的冷幽默,使一种虚构的真实在荒诞中极富象征、反讽的喜剧效果。这样一种因司空见惯的麻木而被忽略了的发现,由现象而直达本质,在深入浅出、不动声色之中自有一种力透纸背的穿透力,它顷刻间把官僚体制的丑陋愚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一种貌似高尚公正的存在鞭打得体无完肤。而辛辣中的温柔一刀——“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同意)”,又常常使人们在微笑中含泪沉痛的思考。如今,30多年过去了,可“高局长”仍未“退休”,一些人至今还在靠着写“同意”过日子。《书法家》的忧患意识、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至今在中国小小说史上无可替代。

      从《书法家》说小说与故事的区别

       1997年小小说笔会。众说纷纭。
       铁凝:写长篇时常常想到两个字:命运。
       墨白:好小说很多时候是说不清的。
       为什么说不清?愚以为人和生活一样常是说不清的。后来无事,想很多故事为何不能成为小说的原因。想故事与小说的区别与分野。想起了玉笙兄的《书法家》。
       这篇149字的小小说,至“同意”是故事,到最后一句“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便成了小说了。而这薄薄的一层,又不知把多少人隔在了小说的门外。

       段子与小说的区别

有人说司玉笙的《书法家》是段子,我不同意。

原由是至“同意”也可以说成是段子,但至“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就是深邃的小说了。它使对专制的涵盖由一个细节迅速扩大到全国,是对上下两千多年中国专制体制的沉重一击。

这样点中穴位的一击使对方不能动弹,可谓千古一击,是段子,许多长篇小说无法完成的。


《立正》与《书法家》


       2010年4月28日,看电视剧《决战南京》。见国民党大小官员又对蒋介石立正,禁不住想起同意一词而哑然失笑。许行,司玉笙的小小说《立正》,《书法家》真是天作之合。其实,立正不就是同意吗?中国几千年旳封建专制体制不就是立正体制和同意体制吗?!自秦始皇始,专制变着法儿让人们在身体上心灵上向可以不讲理的绝对权力下跪,以至形成身体上灵魂上的条件反射而蔓延成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悲剧,荒谬绝伦令人震撼拍案。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实乃思想的落伍,体制的落伍,人性的落伍。《立正》与《书法家》似两枚银针扎在了专制的穴位上,这是它们历久弥新,名垂青史的原因所在。

钦此与同意

      
       2012年1月3日,同散文家邓宏伟,小说家司玉笙席间闲话。说司玉笙的创作绕不开《书法家》,但有人曾说《书法家》中的“同意”是段子,我不同意。并说这个“段子”太长了,涵括揭示了二千多年专制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奴性与落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令人震撼的最大悲剧。因此,说它在含金量上远远超过了许多长篇小说,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
       宏伟听了,举杯龙饮。并说OK,这个说法我同意。说你刚才还说许行的《立正》也是同意,那我说“钦此”是“同意”的源头,也是同意。钦此之下人命如蝼蚁,不同意等于白白找死。一句钦此响了二千多年,真不知有多少人死于非命。
       玉笙听了,默默无语。独饮了一杯,眼里流出两行热泪。

       当代小小说的三种写法

如果说许行似围棋界平和大气的吴清源,那么司玉笙就是厚重如山的聂卫平,白小易则是轻灵飘逸的马晓春。

个性即风格,文风即性格。

当代小小说创作,许行的《立正》启承转合的要素都有,文学性强,是经典的自然写法;司玉笙的《书法家》,是小小说中典型的一剑封喉的微小说写法,雕塑般简洁,立意高于一切;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是举重若轻,以柔克刚的智慧型写法。三者风格不同,影响广泛深远跨越了小小说界,也是当代小小说三种写法的开山之作。


司玉笙:高等教育


       伟高考落榜后就随哥哥到深圳打工。深圳很美,伟的眼睛就不够用。哥说,不赖吧?伟说,不赖。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己的家,人家瞧不起咱。伟说,咱自个瞧得起自个就行。
       伟和哥在一个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伟很能干,做的活儿很精细,他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做备用。
       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伟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哥劝他不住,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库里,伟看了一个又一个的货堆,加固被掀起的篷布。这时候老板开车过来了,伟已成了一个水人儿。老板看到货物无损,当场要给伟加薪。他说,不用了,我只是看看我缝的篷布结不结实。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要他到自己的另一个公司当经理。伟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说你行你就行,你比文化人高的就是你身上的憨劲!就这样,伟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伟说,你不行。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伟说不行,你不会把活当自己家的事干。哥的脸涨得通红,骂他没良心!伟说把事当自个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来了几个有文聘的年轻人,业务很快就开展起来了,效益也不错。不知道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从哪儿知道了伟的底细,很是不服,“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受他的领导?”伟知道并不生气,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做事,就要把事情做好。我这经理谁都可以干,可有价值的并不在经理的职位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啃声了。
       一家外商听说伟的公司很有发展前景,想和伟共同合作一个项目。伟的助手说,这可是一条大鱼啊。伟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美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人。伟用英语问:“先生,会说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
       伟就说:“我们用汉语谈好吗?”
       外商道了一声:OK。谈完了,伟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晚餐很简单,但很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净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
       伟对服务员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要带走。”伟说这话时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的看那外商。
       那外商站了起来,抓住伟的手紧紧握着,说:“OK,咱明天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伟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轻地问伟:“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伟说:“我家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母亲去世,父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他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能做好自己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他老人家一杯,你受到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卧虎点评】商道即人道

       这是一篇1200字的作品,它通过高考落榜生强成长为职业经理人的过程,提取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家对个人前途、民族文化、国家命运的强烈关注,折射出在社会转型之际,作家对商品时代价值重构、中西文化融合等重大问题的深层思考。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一些人精神危机崩溃,价值观彷徨迷失之时,及时释放出“商道即人道”、“人人自强、民族必强”的时代思考,表现了一个作家一贯勇于站在时代前沿思索的勇气,并通过主人公的言行,坚定表达了对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强烈自信,读来发人深思,令人感奋。

在人物塑造上,强和强的母亲没有一笔肖像描写,作品就像一幅时代的水墨画,他们是时代大背景下的淡墨人物,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画面中留下的大量空白所给予我们的思想冲击。人物作为思想的象征,意识的符号在画面上是流动的,有气场的,他们灵魂的气息,思想的气象已涨满整个画面。用抽象的、可感的思想直接塑造人物,可谓不射之射的大手笔,也使语言简捷到极致。毫无疑问,强是商品时代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代表,而强的母亲虽然没有出场,但无形中已是中华母亲的象征。


----选自司玉笙散论(60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3f2f80102ds6o.html


      

       秦德龙:水中望月

       民工茂恩跟民工茂林、茂田们说,咱去公园看跳舞吧?茂林茂田们就裤裆里夹着轻松的响屁,跟在茂恩的后头,涌进了公园的夜。
       月亮弯弯地笑着,把爱洒向公园的夜晚。
       露天舞场被公园的小河锁着,小河细细弯弯地绕成了一个环,舞场就在这环的中央,像个孤岛。
       茂恩们有夜色掩护,很大胆地唱着“妹妹你坐船头啊”,就来到拴着一批船的桥头。七孔桥如一把锁,进舞场必须用一块钱的门票当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锁。
       茂恩们就立在桥头,隔岸观舞,向舞场馋馋地发射眼球。
       舞曲波澜壮阔,舞姿波涛翻滚。
       现在跳的是慢四!茂恩说,知道吗,慢四又叫布鲁斯!舞点是嘭—嘭—嚓、嚓!
       茂林茂田们就说,俺哪有你吃的麦子多,你是初中毕业。
       茂恩说,咱那叫啥球初中!城市人初中生都会跳舞,你们看,那边那个小半拉橛子,不是刘科长的儿子!
       茂林茂田们就看见了刘科长的儿子与一位花枝招展的姑娘蹭着肚皮。
       茂林说,谁让咱是农民哩,谁让咱是民工哩。
       茂田不愿听这话,农民咋了,民工咋了,咱不是来挣城市人的钱了嘛!茂恩,咱买不起舞票?一块钱一张!
       茂恩说,你们抬个球杠,我去买票吧?一人一张,咱几个都进去,谁不进去谁是那个!茂恩说着,用手比划出一种爬行动物状。
       茂林茂田们就说,你请客,我们当然进去。
       茂恩就真的到售票处买票。茂林茂田们就做出潇洒风度,很滋润地跟着茂恩往桥上走。
       售票的是一位小姐,穿一种像汽车内胎一样饱满的裤子,茂恩指出这叫健美裤。小姐脸上露出桃花一样的笑容,很让人有一些想入非非。小姐甜甜地说:对不起啦,衣冠不整,谢绝入内啦!
       茂恩们像给火焰山烤了,顿时就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想起来一定是自己汗臭的衣裳和露着“大舅哥”的破胶鞋,让小姐给当成了流亡无产者。
       茂恩们就觉得到城里后已经刷白的牙齿又开始发粘发黄了,竟无一丝力气向小姐宣讲金钱面前人人平等。小姐又一次露出灿若桃花的笑容:几位哥哥,别介意嘛,我也当过农民!也是好心不卖给你们票!想一想,你们进去和谁跳?不跳,进去干什么?小姐这一次说话,使用了茂恩们家乡的那种语言,一种很亲切的农作物的味道。
       就把茂恩们一个个给弄成了感叹号。
       茂恩们悻悻地回到了小河边。茂恩闷猴一样爬上了河边的柳树,大伙儿也都攀了上去。茂恩们点上了香烟,悠然地眺望着露天舞场,舞场里的城市男女们煮饺子一样翻滚不已。
       茂恩们嘴上红红的烟火映在了小河里。红红的烟火离小河里的月亮很近,像要爬到弯弯的月亮上去。

      【卧虎点评】更深地挖掘人性

       《水中望月》,标题的寓意简约而厚重:望,是距离;月,是向往的美好的事物。
       把茂恩们的向往挡在门外的不是钱,不是所谓的衣冠不整,而是昔日是农民今日是城里人的售票小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急”。写民工题材的作品数以万计,《水中望月》能成为名篇,在于它不是赶时髦的跟风之作,而是在揭示社会问题的同时,更深地挖掘了人性。

       ----选自秦德龙专题(24题)



       安石榴:大鱼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的大鱼,和往来的游船仿佛。
       有关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马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在动力牵引下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我那一次到伯父家,正是大鱼像流言一样泛滥的时候,有传闻有悬赏,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不。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在八月的秋阳里铰蜂蜜。伯父很神,他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尤其是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有蜜蜂爬来爬去。
       把照相机、摄像机、远红外望远镜等等机械,居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反之亦然,伯父伯母也并未理睬我。
然后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它吗?”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没好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我当时心里充满了探索的热望,打断大伯:“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前钻后跳地撒欢,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伸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谛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大鱼出现了!
       大鱼又消失了!
       一切恢复原样。
       我七八个现代化机器等同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颠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大吠,森林里的鸟儿们的歌声循环往复,我忽然想:其它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不相犯。”
       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的时候它几年也不会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没有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的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我不知道是哪一天晚上,伯母拿来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就听见了伯父给我讲的又一个惊人的森林故事。
       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
       打死也不说。

       【卧虎点评】万物并行而不相害

       石榴通过《大鱼》体现了她对人与其它生命及自然关系的思考,其实亦老庄“万物并行而不相害”的平等意识的彰显。
       比着这样厚重的思想,故事更像是被淹没的道具和外壳。照着这个路子写下去,石榴必是大家。


----选自安石榴专题(13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3f2f80102e0gq.html

梅西展现精湛脚法

      

       梅西现场挑战了在距离篮筐5米的地方将球送进篮筐。结果,梅西只用了一次就成功将球送入篮筐,而在10米的的地方则用了两次就成功。当距离增至15米时,梅西也是用了两次就挑战成功,并且是“空心”入框,也引来了小球员们由衷的赞叹和掌声。

       http://sports.ifeng.com/a/20160122/47190828_0.shtml

       梅西_百度百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联系我们
  • 电话:0371-67183791 0371-67183795
  • 传真:0371-67449795
  • 地址:郑州市伊河路12号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xiaoxiaoshuoxk
  • 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 专业的在线小小说网站

Copyright@2001-2016 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ived 豫ICP备16003125号-1

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1-2016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豫ICP备16003125号-1

GMT+8, 2024-3-29 18:25 , Processed in 0.269107 second(s), 32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