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5080|回复: 0

[评论] 声音 | 小小说让郑州扬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8 10:3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520

    主题

    826

    帖子

    855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7-7-24 18: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我已无暇小说创作。当下,全球的人类都处于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期间,在中国曾经出现了疯狂地扫荡自己的文明的时期,它的最大破坏性在于让我们对自己的文明充满轻蔑感。我们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入人类的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这时候,我们原有的农村文明架构下的一切文化迅速消逝,我们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文化的根,我们文化的家园,我们给人类文化所贡献的多样性正在眼前急骤流失。这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所面对的最具时代性的挑战。也有一种精神上的无奈。

    然而在被毁坏的废墟上,同样也催醒了强烈的自觉的保护抢救意识,也开始着对当代文化的创造性构建。因为不这样做,我们无法向后人交代,后人会说我们这一代文化人无能无知,没有骨气。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我每年都要来河南两三次,今年更是十多次。来的主要目的是到中原农村考察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由于河南是块充满神奇而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许多项目的重点都放在了河南。去年已启动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多个保护项目,今年准备把全国陶瓷调查重点放在河南,因为宋代五大名窑的三个窑址都在河南。在全国的县级民间文化遗产普查中,河南110多个县每个县都在编一部民俗志。河南太有代表性了,很有文化底蕴,是黄河文明的代表。作为文化大省不仅体现在它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浓厚的文化信息、文化记忆上,更在于它在当代文化重构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就要提到小小说——中国的小小说,郑州的小小说。

    郑州小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事情,全国的很多作家都是从写小小说入门的。小小说传播的速度很快,现在正突飞猛进。百花园杂志社通过20多年的努力,把原来的小小说现象,做成了小小说事业。20多年以前,在我们的文学领域里还没有小小说这个文体。我记得一开始有很多的名称,如微型小说、短小说等。那时我还从美国“借”了一个名称,叫“口袋小说”,还办过这么一个刊物。但小小说能够生存到今天这种局面,而且最后为这个文体正名为“小小说”,我觉得它有一个特别好的条件,应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天时”指的是,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一个想象自由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我们可以任意地创造我们想象的审美的形式。“地利”呢,我觉得跟中原这块土地分不开,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腹地,站在中原这块地方,往哪儿看都行,目光向来是四面八方的,所以,中原人才有这样的气魄。那么说“人和”,主要是指两点:一是指百花园杂志社,20多年来他们是一个很团结的群体,因为他们的敬业,因为他们的富有激情和创意,所以今天才能把小小说做到这样一个地步。大家都看到了昨晚的盛大颁奖晚会,非常成功。成功圆满的背后是在这个文化大省的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小小说也让郑州名扬天下。二是据相关资料了解到,现在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这么庞大和谐的一支队伍在为小小说而疯狂,我们的小小说事业才有了今天的兴盛。所以,我希望我们要占尽天时地利的风光,把小小说这个中国文学的名胜,永远留在河南。

    中外有很多小说名篇,就是小小说。像欧·亨利、契诃夫的很多作品都是小小说佳作。但当时没有小小说这个词汇。这个词汇,我觉得应该是在郑州百花园杂志社的大力倡导和规范后确立的。小小说凭什么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文体?它在审美上有怎样的规律?我总结有以下五点:一是小中见大。主要是针对小小说的思想艺术而言,虽然篇幅不长,却总要有一个很深刻的思想,或博大,或深远。总之,显示着不同的内涵。二是巧思。不仅仅是指巧妙的结构,而且指小说中作者的思考,如何把小说写得绝妙、好看,从中显示作家的智慧。三是有一个意外的结尾。就是读者没想到的结局,把读者放在想象的空间。交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有多大,小小说的创作空间就有多大。这其实是小小说创作的篇幅延伸性。四是细节。这是小小说的血肉。没有“自己发现的细节”,小小说的价值就少了许多。五是惜墨如金。要像唐代散文、绝句,尽量用最少的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汉语方块字的写作,一字多义,在小小说这么短的篇幅中,用字的讲究,也是文体特色的一大体现。小小说只有形成自身的特点,它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审美体系和评价系统。我现在看一些小小说作品,确实很佩服这些作者的才情,作品体现出了很深的思想性和对生活的敏感。我觉得只有进行了文本上的实验,才有可能产生更多姿多彩的小小说的形态,丰富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力。

    郑州小小说现在的综合性体系已经形成。首先它有刊物,有选载版,有原创版和成熟的办刊理念,还有学会,有培训班,有网站,有小小说的多种奖项的设置,当然还有今天这样的“小小说节”。能够把小小说办成“节”,这魄力够大的。我认为中国的小说大厦,是靠四个柱子支撑起来的,一个是长篇的柱子,一个是中篇的柱子,一个是短篇的柱子,一个就是小小说的柱子。小小说这个柱子是不是坚实,是不是有力,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努力。这个柱子因为在中原,因为在郑州,所以,我特别来到这个会上,向小小说事业的创造者们表示敬意。


    注:此文系2007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中国郑州·第二届小小说节”上的发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联系我们
    • 电话:0371-67183791 0371-67183795
    • 传真:0371-67449795
    • 地址:郑州市伊河路12号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xiaoxiaoshuoxk
    • 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 专业的在线小小说网站

    Copyright@2001-2016 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ived 豫ICP备16003125号-1

    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1-2016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豫ICP备16003125号-1

    GMT+8, 2024-3-29 04:17 , Processed in 0.277385 second(s), 29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