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 找回密码
查看: 3405|回复: 1

话题 | 小小说首获鲁奖,引发业界广泛热议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7-8 10:3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520

    主题

    826

    帖子

    855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18-9-21 10: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揭晓。冯骥才以《俗世奇人》(足本)为小小说“破题”,摘取了小小说的第一个鲁奖。消息发布后,不仅小小说领域一片欢腾,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俗世奇人》为旧天津卫的历史人物存像

    吴义勤(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冯骥才先生既是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作家,又是民间文化的研究者和守护者。对民间文化的自觉、自省与自救内在而深远地影响着他打量历史、目击现实与看取人生的方式、方法,并形成了其特有的精神结构与文学审美,其小说的语言、结构、思想、人物等无不烙下了鲜明、丰富而多元的民间文化因子。

    《俗世奇人》(足本)由36篇小小说组成,以文化视角写36个市井人物,以人物性格或精神反映民间文化景观,继承了《三寸金莲》《神鞭》等“文化小说”的一贯路数,但笔法更老到,人物更传神,艺术韵味更足。这36位奇人的奇事,虽彼此独立,互不关联,但内在气息又是相通的,小说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展现出了特定地域的文化风貌以及这种文化风貌所培育出来的独特的地域性格。

    何向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这部《俗世奇人》,我也是将之视作一份历史人物的存像的,如冯骥才序中所言,“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收入《俗世奇人》集中的正是这些市井民间的各色人等,作者讲是在《神鞭》《三寸金莲》之外还有些人物让他意犹未尽,欲罢不能,那些跃然纸上的性格与形象,成就了这部笔记体式的小说。我私下里却以为,它们,也是从另一个层面——人的,而非物的——讲述了曾经的活的历史。这一份记录,我同样珍视非常。

    徐 可《文艺报》副总编,著名评论家)

    冯骥才的作品风格,颇具古典传奇色彩,带有冯梦龙“三言两拍”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笔意。冯骥才喜用也善用天津方言,他的人物对话中,往往用的是纯粹的“天津话”,包括俗语、俚语等;他的叙述语言也带有浓郁的“津味”,叙述语言与对话语言融为一体,强化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他的讲述颇类天津特产单口相声,往往让人忍俊不禁,这种风格也正与天津这座市井城市相匹配。天津方言与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结合在一起,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冯骥才的获奖是实至名归也是众望所归

    廖 奔(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委会主任)

    冯骥才先生是著名作家,《俗世奇人》有一部分写作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就在社会上获得了相当好的反响。2015年前后,他又接着创作了一部分作品,并结集为《俗世奇人》(足本)出版。按照《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小小说集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作品为评奖年度内创作发表,即可参加短篇小说奖的评选。所以,《俗世奇人》(足本)符合我们的评奖条例,冯骥才的获奖实至名归。

    关注小小说创作,是鲁迅文学奖评选的应有之义。小小说历来是小说创作的一支中坚力量,它篇幅短小,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加上写作门槛相对较低,篇幅较短,所以吸引了这么多人来投入创作,并在当下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了它的影响力和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评奖来推动小小说创作,希望小小说创作在质量上,在文体意识上,在艺术标准上都能够有一个更高的提升。

    鲁 敏(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委会副主任,著名作家)

    在今年繁花满目的短篇小说参评作品中,小小说可谓毫不逊色。小小说、短篇小说,给人以花开两朵,各有异彩的印象。参评的小小说作品集共13部,质量整齐,说明了当下小小说创作的蓬勃生命力,也预示着小小说这一文体更广阔的文学发展空间。

    多年来,小小说在民间的创作十分活跃、在读者中传播也相当广泛。小小说对生活的切入点很灵活,它的体量也适于传播,尤其在当下新媒体时代,它的传播力度更大,传播范围更广。就其在民间的影响而言,这一文体所载携的文化意义可能是大于文学意义的。

    小小说于2010年列入鲁奖评奖序列,前两届轮空,这一届《俗世奇人》(足本)获得小小说的第一个鲁奖,也是众望所归,评委们的共识度很高。冯骥才先生站在岁月和时代的长河中,刻画出奇人与俗世交织下的多重况味,意味深长。《俗世奇人》雅俗融通,拈轻成重,赋岁月和时代以回响,是小小说的经典范本。

    何 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著名评论家)

    冯骥才的小小说写作延续了中国诸子散文、寓言以及笔记小说的优秀传统,注意从民间文化和世俗生活中发现人物、题材、语言、故事,极大地丰富了小小说的内涵,提高了小小说的品位,对小小说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小小说拥有庞大的作者队伍和读者队伍,是新时期以来兴起的一个重要文体,在全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小小说从纳入鲁奖评选范围迄今已有三届,前两届都未有作品获奖。这次获奖,无论对于冯骥才本人,还是对于小小说领域,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 《俗世奇人》 代表小小说这一文体获得鲁迅文学奖,再次说明,作品有优劣,文体无高下。我相信这次获奖,一定会激励小小说的同仁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小小说作品。

    乔 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评委,著名作家)

    记得在2015年初,受江苏文艺出版社之托,参与主编了几本小小说的图书。也是在2015年,省内的杜甫文学奖单列出了小小说奖,作为终评委之一,我见证了张晓林的《书法菩提》和赵文辉的《苦水玫瑰》获奖。此后至今,承蒙《百花园》和《小小说选刊》的厚爱,我每年都忝列他们小小说奖项的评委。直到今年,又受中国作协之邀担任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评委——271部作品里,有13部小小说。8月11日,获奖名单公布。短篇获奖的五部自然都是佳作,但《俗世奇人》更让评委们多了一份兴奋,首先自是因为写得好:冯骥才先生笔下的老天津风物,各色人等,琳琅世相,如一幅长卷徐徐铺开,令人感叹不已。如此力作得奖是众望所归。其次亦是因为这是小小说首次获得了国家级文学大奖的加冕,有力印证了这一文体的饱满成熟和艺术高度,意义非同小可。作为评委之一的我,也为此深感欣慰。

    小小说的优长不用我赘言。简而言之,它是滴水藏海。小小说作家们的才华也不用我赘言,简而言之,他们都是轻功了得。以一个资深吃货的比喻,我只能说,小小说确实小,如芝麻一样小,却能榨出芬芳的香油,也能做醇厚的芝麻酱。在此我由衷地祝愿:芝麻满大地,开花节节高。

    这是小小说文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

    欣闻冯骥才小小说集《俗世奇人》获得本届鲁迅文学奖,既喜出望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俗世奇人》是近年来小小说创作的重要成果,我记得曾前往郑州,出席《小小说选刊》为该书举行的专题研讨会,大家都给予很高的评价,我也曾以此为例,发出让小小说创作走向经典化的呼吁。这次《俗世奇人》获奖,应是评委会对冯骥才及其作品的肯定。应该说,小小说这一体裁,几十年间经过广大作家、评论家以及报刊编辑们的不懈努力,赢得瞩目成果。其一是创作繁盛,作家们锲而不舍,不断拓展创作的新境界。其二是园地丰富,极大发挥了小小说在新时代的文体优势。其三是评论活跃,评论家们不以其短小而轻看,反而引导小小说折射大情怀大境界大时代,有力推动了这一文体的发展。因此,小小说集首次获得鲁迅文学奖,既是冯骥才的骄傲,也是全体小小说人的自豪。

    杨晓敏(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评论家)

    小小说天然携带的使命,在于能让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得到广泛的普及传播。小小说让文学回归民间,大众参与阅读,大众参与创作,本身就介入了自觉的文化熏陶。参与读写的过程,亦是致力于进步的文化行动。让普通人在读写中长智慧乃至心灵愉悦,为时代进步提供大面积的“大众智力资本”的支持,无论如何都是文学和社会的幸事。

    在社会不断变革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国运文运交织,当人们以文学的表现形式来抒发情感、解读人生时,大都会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冲动。面对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如有众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行创作实践,并能相应地持续十数年、几十年或者更久,必然会涌现出泰山北斗式的代表性作家和品质优良的标志性作品。

    冯骥才先生以小小说集获得鲁奖,其文体成熟的标志性意义不可小觑,它呈现出的是一种与时代进步合拍的当代文化建设成果。无论现在与将来,小小说与小小说作家都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个创新性字眼。

    聂鑫森(湖南省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

    冯骥才先生不但是一位优秀的作家、画家,而且是腹笥丰盈的文化学者,令人钦佩。以写小说而论,他的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早已声名远播,小小说《俗世奇人》更是他对这个文体长久以来思考和实践的结晶。他曾特别强调小小说作为一个独立文体存在的价值,从谋篇布局、人物塑造到语言文字,皆有其别有的韵致,既不是短篇小说的压缩,也不能拉长文字变为短篇小说。鲁奖的评定,说明小小说这种独立的文体已经走向成熟,真正受到权威话语的关注,是与长、中、短篇小说并列的另一个文体。小小说简幅短小,犹如古典诗词中的绝句、小令,要写好非下大力气不可,冯先生的文本便是一个范例。

    文学期刊与图书出版为小小说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李晓东(《小说选刊》副主编)

    《俗世奇人》获得鲁奖,可以说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值得庆贺,特别是在小小说业界,更是一石激起千重浪,被视为小小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标志。近年来,小小说创作呈现出可喜的局面:创作队伍越来越大,创作水平明显提升,题材领域日益广阔,文学活动遍地开花,特别是在手机成为主要传播手段和阅读工具的今天,“微阅读”已被广泛接受,小小说正好适应这种新的阅读习惯,成为广大读者接触阅读纯文学的宝贵通道。

    文学刊物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平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文学刊物对文学发展繁荣和风格形成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近年来,虽然网络传播迅猛发展,文学刊物面临空前挑战,但文学刊物作为阵地和平台依然不可取代。《小说选刊》在小小说文体的推广与作家培养上投入了巨大热情与精力。自2007年起即开始选载小小说,刊载篇目逐渐增多。2015年起,推出“全国微小说精品”专栏,每期刊载12篇左右的小小说精品力作,并撰写编辑点评。2016年3月,《小说选刊》举办了首届全国微小说高峰论坛。另外,我们主办、参与的文学奖项都单独为小小说设奖,下大力气扶植小小说壮大成长。

    脚 印(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俗世奇人》责任编辑)

    首先恭喜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足本)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作为出版单位,同《小小说选刊》一样,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冯先生的《俗世奇人》(足本)于2016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迄今已加印16次,发行近70万册,备受广大读者喜爱。

    拥有坚实读者基础的小小说题材,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文学界、教育界的重视。此次我们和小小说传媒共同推出“小小说精品系列”,第一辑共六册,以《俗世奇人》(足本)为龙头,还包括孙方友《老店铺传奇》、聂鑫森《湘潭故事》、相裕亭《盐河旧事》、杨小凡《药都人物》、张晓林《夷门书家》,这套书代表了目前笔记本小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六部作品创作手法传奇,文笔精细独特,既是广大读者休闲阅读的优选,又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小小说写作的楷模,希望大家喜欢。我们也会继续通过“小小说精品系列”,与《小小说选刊》一起为大家奉献最优质的作品。

    秦 俑(《小小说选刊》主编)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郑州的《百花园》与《小小说选刊》就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当代小小说文体的繁荣发展。近三十年来,我们编刊物,设奖项,办笔会,出图书,搞研讨,做函授,建网站,推微信,整合作家队伍,创新活动载体,拓宽经营渠道,打通了一条现代报刊全媒体发展的转型之路,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小小说人的共同努力。

    这次冯骥才先生以小小说首获鲁奖,意义深远。其一,这是小小说文体在国家级文学奖项上的“破题”,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功突围,必将成为小小说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其二,小小说成功获得鲁奖,对于小小说的创作评论、编辑出版、新媒体运营乃至小小说的全民阅读,都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其三,这次获奖,体现了鲁迅文学奖的开放与包容,也是文学从民间到官方的一次完美互动。

    “第一个”是零突破,也是新开始

    刘 军(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揭晓,这个日子对小小说来说意义重大。年过七旬的冯骥才先生凭借足本的《俗世奇人》获奖,历经长跑,小小说文体终于修得正果。零的突破也好,初创也好,第一次也好,国人的文化观念里对于新起点总是情有独钟,且历久弥新。因此,这一天注定会被小小说业界长久地说起,这部小小说集子,也将会不断地被提起,被话语雕刻,直至成为固态形式的碑刻。

    评奖委员会给予《俗世奇人》的评语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足本)更以俗雅融通、拈轻成重的魅力为小小说赢得第一个鲁迅文学奖。”简短的评语中,“第一个”这个定语无疑最为醒目。对于小小说来说,必然是巨大的肯定和鼓励,考虑到小小说这一文体从业者甚多,且呈郁葱之势,于部分努力攀爬高峰者而言,必然心有戚戚之感。

    申 平(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著名作家)

    冯骥才先生获得小小说的第一个鲁奖,是本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的最大亮点。小小说业界为此欢欣鼓舞,感觉扬眉吐气。因为这不仅是冯骥才个人的光荣,也是所有小小说创作者的光荣;不仅是《俗世奇人》的胜利,也是小小说这种文体的胜利。

    我觉得这次获奖的意义在于,突破了小小说发展道路上的瓶颈,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小小说终于登堂入室,走向了金字塔的顶端。这次获奖标志着官方已经承认并给予小小说文体应有的地位,为种种争议和诟病画上了一个句号。冯骥才必然会成为小小说创作一面新的旗帜,指引和鼓舞我们奋然前行。最后一公里的道路已经拓通,以后就要看我们能否全力以赴,勇攀高峰了。古人云,有一必有二,有二必连三。下届鲁奖,看谁能成为执牛耳者,大家拭目以待。

    陈 毓(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

    冯骥才先生在传统文化保护上的思考、见地以及努力使我感动,他的小小说自成一家,风格明显,能获本届鲁迅文学奖并不意外。但是,换个角度来思考,我们对任何一项荣誉的获得都要保持谨慎。冯骥才先生一个人的获奖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小小说整体的创作态势,反之,即便本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仍然没有小小说作家获奖,小小说在未来也不会因此而创作水准集体下降。这有写作本身的规律蕴含其中。如果一个作者仍然认为小小说是他最适合表达的文体,仍然致力于小小说文本的探究,他就仍然要面临所有文体都要面对的问题:要有新发现,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准确的表达。还有,作为作者,不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样的好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联系我们
    • 电话:0371-67183791 0371-67183795
    • 传真:0371-67449795
    • 地址:郑州市伊河路12号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xiaoxiaoshuoxk
    • 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 专业的在线小小说网站

    Copyright@2001-2016 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ived 豫ICP备16003125号-1

    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pyright
    © 2001-2016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豫ICP备16003125号-1

    GMT+8, 2024-3-29 15:43 , Processed in 0.241537 second(s), 27 queries.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